第十四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开幕******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大爱无国界——温暖成长路”国际义卖活动开幕式17日在北京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特邀嘉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王毅夫人钱韦女士,12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部分爱心企业代表等出席。
秦刚代表外交部向长期以来始终支持、参与和关心“大爱无国界”活动的中外朋友,特别是各国驻华使节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王毅国务委员、钱韦女士为活动所做大量工作表达由衷的敬意。
秦刚说,外交帮扶工作见证了一个个大爱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证了“大爱无国界”活动坚守初心,助力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接力起航;见证了无数个孩童心中的梦想实现,无数个家庭有了新的希望。“大爱无国界”活动的创办,不仅是为了凝聚爱心,共创未来,更是为了传递和发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的“大爱精神”。
秦刚表示,中共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我们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民”二字重千钧。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日子在后头。我们将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外交部将坚持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办下去,越办越好。
钱韦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13个年头,用心用情换来无数温暖人心时刻,为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本届义卖活动将主题确定为“温暖成长路”,聚焦帮扶乡村儿童,计划将善款用于为云南省金平县、麻栗坡县近百所中小学校新建和改造热浴设施,让两县近2万名孩子沐浴温暖、健康成长。正是来自中外各方爱心人士的一次次付出和奉献,变为润物无声的温暖,改变无数个家庭的命运,点亮无数个孩子的希望,书写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以心相交、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
阿联酋驻华大使扎希里代表外国驻华使团发表视频致辞,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功,并努力实现共同富裕。阿中两国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希望各国都能成为全球发展的积极贡献者,携手为全人类打造充满希望、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嘉宾们共同见证“云义卖”活动正式启动。此次义卖筹集货品近400种、5.8万件,在淘宝平台设立“数乡宝藏旗舰店”专题网页,持续至2月8日,并将举行直播带货。(完)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清泉:做好中医药世界化顶层设计******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杜燕)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年来的实践展示了中医药是疫情防控“中国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三年来,中医药建立起一道非常完善的屏障。中医药做大做强,要自信自立自强自觉,更要建立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同时做好中医药世界化的顶层设计。
建立中医药屏障守护人民健康
2020年赴武汉并担任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院长、2022年奔赴上海指导抗疫工作并协助建立中医药抗疫屏障……三年来,作为深入一线指导抗疫的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刘清泉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中医认为新冠病毒属湿毒之邪,虽然病毒毒株在不断变化,但归根结底的湿毒特征没有改变。”他表示,从疫情开始至今,中医药参加了各种类型的疾病救治和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三年来,中医抗疫梳理出了“三药三方”的方案。他称,中医救治手段是一套“组合拳”,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方、某一个药,这套“组合拳”和西医的急救技术相互叠加发力,形成了阻击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的中国特色方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救治新冠重症、危重症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经验”。
千百年来,中医药在维护民众健康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清泉表示,三年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屏障的建立,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对于守护人民的健康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中医药标准推动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类科学。”刘清泉表示,中医在新冠救治中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它的科学内涵。三年来,可查的、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标准的中医临床研究有30多项,纳入的患者约3万人,研究证明了中医对于轻型、中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数据已经为中医医疗在传染病防治中取得的效果发声。”
在他看来,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并具有中国文化和哲学强大的基础,形成了与西方医学不同的东方风格。
《伤寒论》里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一个科学的诊断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凡正气胜邪,汗出脉静身凉而病愈”标准,实际上这就是中医药针对疾病的一种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指南”“共识”。进入现代社会,中医药标准化应以循证医学的依据作为基础,注重中医特色和优势,探索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后。
“目前,中医药已制定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医院标准等,均为中医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清泉认为,中医诊疗强调个体化,但更多是应该强调“求大同存小异”,因此需要有一个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推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加强中医中药基层人才的建设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刘清泉认为,要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一方面需要尽快让所有医生掌握成熟的新冠治疗的中西医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民众对新冠防治知识的普及,从而实现安全、有序、科学的救治。
他谈到,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医从来没有离开过传染病的救治。目前,能够真正用中医指导新冠以及常见病治疗的基层医生人数较少。因此,加强基层医疗人员中医中药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把这一道屏障建立好,才能更好地助力于中医中药的发展,才能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他表示,从2014年起在京津冀地区以及云南、贵州等地送中医药技术,主要是帮助一些基层培训村医,注重培训他们的专科能力的提升,比如有的村医专攻儿科,有的专攻妇科,有的专攻消化,这样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小的系统,自动形成分诊体系,尽可能覆盖民众各类就医需求。他表示,还将依托北京中医医院,继续摸索,按照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推进中医中药基层人才的培养。
做好中医药世界化的顶层设计
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9月公布的数据,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刘清泉认为,传统医药是各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应用的生命认知及医药技能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中医药凝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和精华,科学合理地利用中成药物,配合日常护理,可以让诸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得到缓解,达到健康的目标。
中国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他国家是否将中医药作用治疗方法来使用,关键是其政府在法律层面上对于中医的医学地位的认可。”他希望,未来中医药能更广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科普大讲堂、社区医院基层医生日常的诊疗等途径,把健康知识、健康理念传达给人们。
他表示,中医药要自信自立自强,更要自觉地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走出去”必须要做好中医药世界化的顶层设计。(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